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陕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及其可持续利用分析(4)

来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陕西省3个区域在自然、地理、气候、经济以及人口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也是不同区域在水资源利用和开发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的重要原因。 陕南地区

陕西省3个区域在自然、地理、气候、经济以及人口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也是不同区域在水资源利用和开发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的重要原因。 陕南地区地处秦巴山地,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具有较丰沛的降水量,因此水资源较为丰富,这也使得该地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要明显高于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陕北地区和关中地区,而且水资源生态足迹中农田用水占比要显著高于陕北和关中2个地区。从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来看,3个地区中,以关中地区的人口最多,而且经济增长较快,其次是陕北地区,第三是陕南地区。因此,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陕南地区的工业用水生态足迹明显要小于关中和陕北2个地区。

从水资源生态足迹来看,陕南地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与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等西南省份(市)的情况相似[3,6,8],呈现稳定缓慢增长的趋势,而且水资源均为生态盈余状态;陕北地区和关中地区与新疆、山西等西部地区省份更为相似[18,22],水资源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除农田用水以外,其他各账户用水的大幅增加使得整个陕西省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呈增长的状态,这也说明尽管陕西省的经济发展较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但是从水资源生态足迹来看,陕西省的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不断改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并重发展。

从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来看:

(1) 水资源生态盈亏主要受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主导,而从上文的讨论可知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主要受年降水量的影响比较显著。因此,陕西省水资源生态盈亏与其气候特征和变化直接相关,干旱少雨的年份均为水资源生态亏缺年,与西南地区(比如贵州省、四川省和重庆市)相比显得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明显不足[5,7-8],特别是陕北地区和关中地区的水资源生态亏缺较大[24]。

(2) 陕西省3个地区的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自2000~2017年均呈指数降低,说明该省在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特别是陕南地区变化更为明显)。但是与浙江省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10],比如2017年,陕西省的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0.07hm2/万元)仅相当于浙江省2006年的水平。

(3) 水资源负载指数表明,陕南地区的水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且较容易被利用,而陕北地区和关中地区的水资源一直处于从外区域调水的程度,且这些年来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也是为了解决这一水资源问题。

综上所述,要充分认识陕西省的水资源分布情况,以期能够更高效地调度、利用水资源,从而为陕西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

6 结 论

(1) 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陕西省3个研究区域的水资源分布差异较大,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是陕南地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

(2) 降水是陕西省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但降水量的分布与区域的人口、经济并不对应,经济落后的陕南地区存在较大的生态盈余,而经济较发达的关中地区和陕北地区一直存在着一定的生态亏缺。

(3) 近些年来,人均农田用水生态足迹有所降低,而工业、生活、林牧渔业和城镇公共与生态环境的人均用水生态足迹均成稳定增加的趋势,陕西省各区域的水资源利用程度均达到了较高程度,陕北地区和关中地区一直处于需要从外区域调水的程度。

[1] 马晶,彭建.水足迹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3,33(18):5458-5466.

[2] 黄林楠,张伟新,姜翠玲,等.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方法[J].生态学报,2008,28(3):1279-1286.

[3] 王文国,龚久平,青鹏,等.重庆市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J].生态经济,2011(7):159-162.

[4] 郭晓娜,苏维词,杨振华,等.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水生态足迹分析及预测[J].灌溉排水学报,2017,36(2):69-75.

[5] 张倩,谢世友.基于水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与评价[J].灌溉排水学报,2019,38(2):93-100.

[6] 吴全志,苏喜军,龙林玲.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贵州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3):36-40.

[7] 周子琴,苏维词,郑群威.2007-2016年贵州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演化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9,3(2):227-233.

[8] 王文国,何明雄,潘科,等.四川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9):1555-1565.

[9] 金昌盛,邓仁健,刘俞希,等.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分析及预测[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8,29(4):59-66.

文章来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网址: http://www.szyysgcxb.cn/qikandaodu/2021/0610/767.html



上一篇:黑河省际水量调度时段优化研究
下一篇:人工智能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评水利工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投稿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编辑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版面费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论文发表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