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大运河的新使命

来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事水利,有了与大运河N次的亲密接触,常生感慨,大运河竟流过了那么久。2500多年,大运河承载了万物生灵的给养,目睹了千古这般的风流,滋生了大千世界的百态。大运河的气力

从事水利,有了与大运河N次的亲密接触,常生感慨,大运河竟流过了那么久。2500多年,大运河承载了万物生灵的给养,目睹了千古这般的风流,滋生了大千世界的百态。大运河的气力从哪里来,就因为连接着长江、淮河、沂沭泗诸河,与中华大地的脉搏一起跳动,所以才会生生不息,应验了这句话,有源的河流不死,逝去的日子无声。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始凿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近代又经历多次修建,接力棒似的不断开掘,成就了1800公里的大运河,历经沧桑,饱受风雨。如果盘算这块资产,都不能简明地记到谁的名下。

自古以来的劳作,大运河带来了什么?舟楫之利,“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水运因其省力与经济,很早受到重视和利用,唐代大诗人韩愈所云“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可见运河漕运对朝廷的重要性。至今,古人开辟的大运河仍在南方不停地忙碌,只不过已由原来的粮食漕运转变为多功能的运输干线。大运河沿线,以消弭水患和引水灌溉的水利设施大量兴建,承担着防洪和灌溉的功能。放眼世界,不乏古老的运河,缺乏是运河留下的漫长的文化。大运河是凝结着两千多年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沿河的历史名城、名胜古迹都记录着世事兴衰。杜牧的名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生动反映了古代扬州的生活气息。

不知什么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北方的大运河说断就断了。现在的大运河只能北行至山东济宁段。世态变迁,自然演化,昔日的繁华运河悄然逝去,干涸的河床,如同北方的大地一样渴得不行了。由于地理和气候因素,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黄河、淮河、海河流域缺水严重,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五分之一,水资源的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不相称。北方的大运河断了与长江的联络,音讯全无。盛世治水,于是乎,南水北调应运而生,2002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了,无论从调水规模、调水距离,还是工程投资考量,都堪称是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期待着,京杭大运河重又串连起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淌着诸河的水,维系着中华的情。

南水北调来自伟人的指点。毛泽东说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轻声的一“借”,各路专家论证了50年的借法,现在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并行不悖,互相不可替代,各有各自的供水范围,但互相组成了一个网络,形成了我国北方地区互调互济的“四横三纵”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东线沿着大运河,把长江水抬高30多米,黄河为脊背,过了黄河就自流了,往东到胶东半岛,往北到河北、天津。

南水北调这项近乎违背自然规律的工程,水往高处流,丰水调往缺水的地方,都是为了修复北方地区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有了南水北调,北方的缺水解决了,不断下降的地下水不用再掠夺式地去开采了,挤占的农业和生态用水可以归还了。我以为也更公平,长江边的取水便利,更远的北方也能享用了。再可以想象,中华民族一脉相承,互相依存,联结得更紧密了。

写到此,接到一位在出版界的友人的电话,他们正在筹划修一本大运河志。从水利、航运、农业、商贸、文化,乃至政治、军事等多个触角,去追溯、挖掘、探访大运河,此乃石破天惊的举动,我真的感谢友人惦记着大运河,惦记着逝去的日子。同时郑重相告,大运河又有了新的历史使命,这就是中国的南水北调,到了2013年,大运河就要以全新的姿态,鼓浪前行啦!

从事水利,有了与大运河N次的亲密接触,常生感慨,大运河竟流过了那么久。2500多年,大运河承载了万物生灵的给养,目睹了千古这般的风流,滋生了大千世界的百态。大运河的气力从哪里来,就因为连接着长江、淮河、沂沭泗诸河,与中华大地的脉搏一起跳动,所以才会生生不息,应验了这句话,有源的河流不死,逝去的日子无声。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始凿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近代又经历多次修建,接力棒似的不断开掘,成就了1800公里的大运河,历经沧桑,饱受风雨。如果盘算这块资产,都不能简明地记到谁的名下。自古以来的劳作,大运河带来了什么?舟楫之利,“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水运因其省力与经济,很早受到重视和利用,唐代大诗人韩愈所云“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可见运河漕运对朝廷的重要性。至今,古人开辟的大运河仍在南方不停地忙碌,只不过已由原来的粮食漕运转变为多功能的运输干线。大运河沿线,以消弭水患和引水灌溉的水利设施大量兴建,承担着防洪和灌溉的功能。放眼世界,不乏古老的运河,缺乏是运河留下的漫长的文化。大运河是凝结着两千多年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沿河的历史名城、名胜古迹都记录着世事兴衰。杜牧的名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生动反映了古代扬州的生活气息。不知什么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北方的大运河说断就断了。现在的大运河只能北行至山东济宁段。世态变迁,自然演化,昔日的繁华运河悄然逝去,干涸的河床,如同北方的大地一样渴得不行了。由于地理和气候因素,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黄河、淮河、海河流域缺水严重,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五分之一,水资源的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不相称。北方的大运河断了与长江的联络,音讯全无。盛世治水,于是乎,南水北调应运而生,2002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了,无论从调水规模、调水距离,还是工程投资考量,都堪称是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期待着,京杭大运河重又串连起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淌着诸河的水,维系着中华的情。南水北调来自伟人的指点。毛泽东说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轻声的一“借”,各路专家论证了50年的借法,现在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并行不悖,互相不可替代,各有各自的供水范围,但互相组成了一个网络,形成了我国北方地区互调互济的“四横三纵”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东线沿着大运河,把长江水抬高30多米,黄河为脊背,过了黄河就自流了,往东到胶东半岛,往北到河北、天津。南水北调这项近乎违背自然规律的工程,水往高处流,丰水调往缺水的地方,都是为了修复北方地区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有了南水北调,北方的缺水解决了,不断下降的地下水不用再掠夺式地去开采了,挤占的农业和生态用水可以归还了。我以为也更公平,长江边的取水便利,更远的北方也能享用了。再可以想象,中华民族一脉相承,互相依存,联结得更紧密了。写到此,接到一位在出版界的友人的电话,他们正在筹划修一本大运河志。从水利、航运、农业、商贸、文化,乃至政治、军事等多个触角,去追溯、挖掘、探访大运河,此乃石破天惊的举动,我真的感谢友人惦记着大运河,惦记着逝去的日子。同时郑重相告,大运河又有了新的历史使命,这就是中国的南水北调,到了2013年,大运河就要以全新的姿态,鼓浪前行啦!

文章来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网址: http://www.szyysgcxb.cn/qikandaodu/2020/1109/378.html



上一篇:水! 水! 水!……
下一篇:与水同行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投稿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编辑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版面费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论文发表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