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多项指标居世界前

来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新近开工的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备受各界关注。作为工程特聘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工程与过去的水利工程相比,体现了我省近年来

新近开工的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备受各界关注。作为工程特聘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工程与过去的水利工程相比,体现了我省近年来水利建设从防洪、发电或供水等相对单一目标的开发方式,逐渐向水资源综合高效利用转变。水利工程建设的系统性要求更高,牵涉面更广泛,要求兼顾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因此技术更复杂、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此外,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隧洞最大洞径达8.2米,沿线穿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云开地块与滨海平原,隧洞高水压问题同样突出。

系统化、生态化、智慧化??

在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之前,广东历史上投资额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是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该工程采用深埋盾构的方式,在纵深40米至60米的地下建造,旨在尽可能节约粤港澳大湾区地面及浅层地下空间资源,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均属罕见。

“TBM是指岩石隧道全断面掘进机,是一种集掘进、出渣、导向、支护等功能于一体的隧道施工机械,依靠自身的强大推力,使用刀盘上的滚刀将岩石破碎,独头掘进最长距离可达25公里左右,被称为工程机械的‘掘进机之王'。”中铁装备副总经理王杜娟告诉笔者,该工程近500公里的输水隧洞将使用盾构机和TBM以及部分钻爆法施工共同完成。工程将投入12台TBM集群施工,其中6台直径达9米以上,最大刀盘直径达9.4米,在整个国内水利建设史上都十分罕见。“目前我们已做好充足准备,工程使用的TBM设备制造及智能掘进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以BIM技术为基础,打造了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数据中心,全面支撑建设管理、智能监管、安全监测、征地移民等综合管理。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则将在此基础上,拟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开展智能业务应用及孪生引擎等研究,为实现智慧化运营和精细化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迎接六大挑战??

未来水网建设对水利工程提出更高要求

南方日报记者 李赫 通讯员 粤水轩 吴怡蓉(李赫)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牵涉到多种水源、多种用户,涵盖供水、防洪、灌溉、生态等多种水资源利用目标,系统需要根据来水和用水的预测预报保障输水系统的高效调度运行。”陈湘生告诉笔者,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不仅在深埋盾构及TBM输水隧洞的设计和施工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开发的涵盖工程建设五大控制模块的管理系统,也可为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移植”使用。

新的纪录意味着新的挑战。在陈湘生看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至少需要攻克六大行业性乃至世界级的困难与挑战:一是复杂水情条件下江库水网构建与联合调度;二是云开地块多期次复杂蚀变风化带工程地质勘察与研究;三是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高水压隧洞衬砌结构研究与设计;四是穿越复杂地质条件下长距离深埋隧洞多功能TBM研制与施工;五是大流量超大功率离心泵研发与应用;六是长距离深埋管道智慧运维与保障。其中,江库联网调度、泵组研发应用、高水压隧洞衬砌结构设计、长距离输水隧洞施工难度尤为突出。

“作为广东最大、国内居前、行业瞩目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将面临至少六大行业性乃至世界级的困难与挑战。”

云开地块沿线地质复杂多变,输水隧洞需穿越富水断裂破碎带、蚀变风化深槽区、中高地应力和岩爆地层等复杂不良地质段。为适应上述不良地质条件,TBM设备选型难度大,需研发具备智能感知、防卡、脱困和支护等多功能TBM装备和同步衬砌施工设备,同时建立适应软岩大变形、断层破碎带等富水断裂破碎地层复杂地质环境下TBM隧道快速支护及施工技术体系。

如今,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在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基础上,迈上更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该工程不仅刷新了广东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输水线路长度、受水区域范围等纪录,其多项指标也均位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比如工程将应用的取水泵站立式单吸单级蜗壳离心泵单泵容量世界最大,多功能大直径掘进机群类型及台数全国最多。

在不久的将来,粤西地区将通过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实现西江和本地水资源的互联互通,为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主骨架标杆工程提供借鉴。随着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西江、东江也将实现互联互通,可大大缓解东江水资源过度开发的困境,深圳、香港、东莞将从完全依赖东江单一水源调整为东江、西江双水源,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粤东诸市则将通过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实现韩江与本地水资源的互联互通,大幅提升区域供水保障水平,系统性解决我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难题。

文章来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网址: http://www.szyysgcxb.cn/zonghexinwen/2022/0903/1330.html



上一篇:引水西江 造福粤西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
下一篇:(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我国水资源配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投稿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编辑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版面费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论文发表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