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水如何平衡发展之重(2)

来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以人均水资源量来计算,我国最为‘干渴’的地区不是西北,而是华北平原。 ” 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主义

“以人均水资源量来计算,我国最为‘干渴’的地区不是西北,而是华北平原。 ”

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和建设生态文明,都需要面对非常严峻的“水挑战”。 “唯一能阻挡中国奇迹的就是水,缺水会产生严重的政治经济后果”这是国外一些研究机构的看法,值得我们重视。

中国水利: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

刘颖秋:除了水资源本身条件之外,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我国一些地区缺水是由于产业结构和发展布局不合理、用水定额管控不力、用水浪费等,使区域需水量、用水量大幅度增长,导致水资源超载、水环境超载,出现水安全保障“短板”。

刘颖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李原园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

李原园:我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降水和河川径流年内集中程度高、年际变化较大的国家之一。 大部分地区降水和水资源的年内分配不均,全年降水量、 河川径流量的60%~80%集中在汛期,特别是大水年份降水和河川径流更为集中。 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年内集中程度更高,一些地区年径流往往由几次甚至一次降水过程形成。 同时,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年际变化十分显著,南方地区最大和最小年降水量一般相差2~4 倍,北方地区一般相差3~6 倍,而河川径流量最大和最小年份可相差10~15 倍以上,部分地区超过了20 倍。水资源量显著的年际变化以及年内高度集中的特点,导致天然来水过程与用水需水过程不相匹配,很多地区出现旱涝急转,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带来较大难度。

空间均衡,怎么看? 怎么办?

中国水利:不难看出,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布局极不匹配,这一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明确“空间均衡”要坚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请谈谈对“空间均衡”的理解。

王 浩:在水资源领域,“空间均衡”就是实现水资源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相均衡,核心就是要坚持“以水定需”,根据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和规模。 一方面提出城市建设、人口集聚、土地开发、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的约束控制指导线,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不超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刚性需求,确保城市群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充分节水的前提下,兴建必要的水利工程,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调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合理需求。

“‘空间均衡’就是实现水资源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相均衡,核心就是要坚持‘以水定需’。 ”

张建云:首先,“空间均衡”是多维度、多要素和多目标的平衡。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还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备生态、经济和文化资源和要素的综合价值。 因此,“空间均衡”并不是单纯地进行水资源要素在空间上的调节分配,而是以良性健康的水循环为纽带,综合考虑水量、水质、水域和水生态等,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统筹治理,实现水资源与人口、经济要素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谐共生。

其次,“空间均衡”要推动水资源在全国、流域、区域以及城乡等不同层次的均衡。 全国尺度,要优化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总体布局,强化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实现东中西部、南北方以及不同类型国土空间之间的均衡发展,有效支撑重大国家战略;流域层次,要遵循水循环基本规律,实现上下游、左右岸以及水域与陆域的均衡发展;区域层次,要以水资源承载力为刚性约束,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结构和布局,实现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城乡层次,既要充分保障城市核心区水安全,又要因地制宜推进城乡涉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

最后,“空间均衡” 是双向动态平衡而非单向静态的平衡。 “空间均衡”取决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与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非均衡状态到均衡状态有两种基本实现路径:一是通过需求侧管理,控制经济社会规模,调整发展布局、结构和方式,降低水资源承载压力;二是通过供给侧优化,调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提升各种可利用水源的调配与集约利用水平,从而提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应根据实际情况将两种路径的各种具体措施合理结合,以实现空间均衡。

文章来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网址: http://www.szyysgcxb.cn/qikandaodu/2021/0322/584.html



上一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淤地坝水资源调控三维仿真系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投稿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编辑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版面费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论文发表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